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培养方案>>正文
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3-02-22 08:55    点击:[]

所属学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          标准学制:4年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101

专业大类:经济学类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适用年级:自2021级        专业负责人:朱金霞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开设于2006年。近年来,本专业坚持“育人为先,教学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多年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完整丰富,教学资源齐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素养,能够在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具体可分为以下培养目标:

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标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融合中西方经济学理论,熟悉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目标3:精通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练应用数据分析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具备较强的研究分析与实践管理能力,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目标4:具备良好的多学科综合素养与国际视野。具有跨学科、跨文化、多维度动态审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和智能时代发展需要,洞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目标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了解经济学科发展前沿,能够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认识,延伸拓展与更新知识结构,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创新。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经济分析的能力以及在银行、证券、国际贸易、会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熟悉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能融合经济学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能够用于解决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1.1 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具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能够融合经济学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数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对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具备跨学科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1.3 熟悉经济学科下的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领域。

2.问题分析:学会使用主要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方法,能够对实际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使用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展开计量经济分析,也能够对经济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进行数理分析,并通过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学会使用现代经济学统计方法,掌握主流的经济指数构建方法,能够通过实际调研,对调查数据进行采集、甄别、分析与利用;

2.2 掌握主流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熟悉常用的数据库及其数据结构,基本具备针对问题提出理论假设、建模检验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能力;

2.3 掌握经济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可以使用基本的数理分析方法,构建基本的数理经济模型,对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进行数学解释。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企业生产等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具备市场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相应的市场趋势,能熟练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济分析和研究,针对经济各领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3.2 熟练掌握金融、投资、保险等业务的基本业务和操作,能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特定经济问题撰写经济分析报告,提出决策方案;

3.3 解决问题的方案具备可操作性,要体现创新意识,与社会、文化背景等相符合。

4.创新: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能够提炼创新性问题,能够参加创新性实践,可以胜任理论性或政策性文案的写作,且具备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创新能力。

4.1 能够从文献检索与社会调查中提炼创新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参与创新性的盈利或非盈利项目的能力;

4.2 能够撰写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解决业务实践新问题的理论性或政策性文案;

4.3 具有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创新能力,能够对当前关系国计民生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创新性探索与解析。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经济学领域的复杂数据处理问题,能够合理选择、使用统计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问题进行模拟与预测,并进行经济学分析。

5.1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5.2 能够利用Stata、Spss等分析软件对经济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

5.3 能够利用现代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与挖掘,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等工具在数据挖掘和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分析相结合。

6.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热爱国家、民族和集体,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个人价值寄托于国家和人民福祉,关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可持续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6.1 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进,具备忧患意识与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6.2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知识,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与变革有清晰认识,进而对转型发展时期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环境与未来道路有深刻的认知;

6.3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个人价值寄托于国家和人民福祉,在学习、劳动与生活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

7.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态度严谨,实事求是。

7.1 遵纪守法,主张正义,诚实守信,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辩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7.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7.3 以经济管理者的职业标准和角色定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8.沟通合作: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分工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具备多渠道、多维度学习能力。

8.1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修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8.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形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8.3 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广范围的、跨越时间地域限制的合作与分享,能够与合作伙伴之间形成平等信任、自由沟通、情知相融的合作关系。

9.国际视野:视野开阔,了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了解国内外经济环境与趋势变化,可以进一步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凝练问题与解决问题,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9.1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内外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与形势变化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认识;

9.2 具有国际前沿经济问题的探索分析能力,学会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凝练问题与解决问题,将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应用于解决中国实际发展问题;

9.3 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交流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

10.终身学习:善于利用不同知识与信息资源,具有自主学习与更新认知的意识,理解经济社会发展新现象与新问题,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10.1 能够认识到不断学习与探索的必要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政策,具有自主学习和更新认知的意识;

10.2 有较为完善的经济学学科体系知识结构,有继续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0.3 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六、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资本论》选读、当代中国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字经济概论、经济建模与分析、管理学、基础会计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实训课程、社会调查、企业调查、素质拓展、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课程结构与修读学分(时)要求

类别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772+2

39

25.3%

平台课

必修

240

14

9.10%

专业教育课

必修

776

47

30.5%

选修

448

28

18.2%

实践教育课

必修

---

18

11.7%

素质拓展课

选修

---

4

2.60%

通识通选课

选修

64

4

2.60%

合计

154

100%

九、毕业最低学分及分配

本专业毕业要求总学分154,必修课118学分和选修课36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占比23.4%,实践教学环节学分37分,占比24.3%。

十、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

(一)必修课程设置及进程(共11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理论

实验

实践

共计

公共

基础

课程

422021030

中国近代史纲要

3

40

16

56

考试

1

42202102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0

16

56

考试

2

422021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0

16

56

考试

3

4220210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72

16

88

考试

4

162021025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64

考查

1-8

142021006

大学英语(1

2

32

32

考试

1

142021007

大学英语(2

2

32

32

考试

2

142021008

大学英语(3

2

32

32

考试

3

142021009

大学英语(4

2

32

32

考试

4

332017010

大学体育(1

1

32

32

考查

1

332017011

大学体育(2

1

32

32

考查

2

332017012

大学体育(3

1

32

32

考查

3

332017013

大学体育(4

1

32

32

考查

4

2720170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16

32

48

考试

1

522019026

军事理论

2

36

36

考查

1

522019027

军事技能

2

2

考查

1

162021033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16

考查

1-8

16201902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

1

8

16

24

考查

2

16201902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

1

8

16

24

考查

3

162019030

创新创业基础(1

1

8

16

24

考查

4

162019031

创新创业基础(2

1

8

16

24

考查

5

小计

39

452

320+2

772+两周

平台

课程

212017105

高等数学C1

3

48

48

考试

1

212017106

高等数学C2

3

48

48

考试

2

212017109

概率与数理统计A

3

48

48

考试

3

212017107

线性代数A

3

48

48

考试

4

222017014

大学计算机

2

32

32

64

考试

2

               小计

14

224

32

256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

基础

课程

161741301

政治经济学

4

64

64

考试

1

16110011

管理学

2

32

32

考试

1

161741303

微观经济学

4

64

64

考试

2

161741304

宏观经济学

4

64

64

考试

3

161711312

金融学

3

48

48

考试

3

161741306

财政学

2.5

40

40

考试

4

161745350

基础会计

2.5

32

16

48

考试

1

161745306

应用统计学

2.5

32

16

48

考试

4

161741309

计量经济学

3.5

48

16

64

考试

5

小计

28

424

32

16

472

专业

核心

课程

161841303

当代中国经济

2

32

32

考试

6

161841304

《资本论》选读

2

32

32

考试

5

161841305

经济学方法论

2

32

32

考试

6

161712301

区域经济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2302

发展经济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1420

产业经济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1404

经济学说史

2

32

32

考试

4

161712305

经济史

2

32

32

考试

2

161714308

国际经济学

3

48

48

考试

5

小计

19

304

304

实践

教育

课程

162117310

社会调查

2

2

2

考查

2

162117311

企业调查

2

2

2

考查

4

162117314

毕业实习

6

6

6

考查

8

162117315

毕业论文

8

8

8

答辩

8

162021032

劳动教育

0

32

32

考查

1-8

小计

18

32+

18周

32+

18周

(二)选修课程设置及进程(共36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理论

实验

实践

共计

专业

教育

课程

专业限选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选修12学分(课组号:160270),任选一模块,并在另外两个模块任选两门课程。

模块1

(学术拔尖)

162116313

经济建模与分析

2

32

32

考查

6

162116314

文献选读与经济论文写作

2

32

32

考查

6

162116315

中级微观经济学

2

32

32

考试

7

162116316

中级宏观经济学

2

32

32

考试

7

模块2

(数字经济)

162116317

数字经济概论

2

32

32

考查

7

162116318

经济数据挖掘与分析

2

32

32

考查

7

162116319

数字金融

2

32

32

考查

6

162116320

Python程序设计

2

16

32

48

考查

3

模块3

(金融与投资)

162117308

保险学

2

32

32

考试

6

161711303

证券投资学

2

32

32

考试

6

161712410

商业银行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2411

国际金融学

2

32

32

考试

4

  小计

24

368

32

400

专业任选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选修16学分(课组号:160271

161712423

新制度经济学

2

32

32

考查

6

161712418

劳动经济学

2

32

32

考查

6

161712424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32

32

考查

6

161714401

世界经济概论

2

32

32

考查

3

161712430

经济地理学

2

32

32

考查

4

161712416

农业经济学

2

32

32

考查

5

161741308

经济法

2

32

32

考试

3

162116321

乡村振兴专题

2

32

32

考试

5

161712405

半岛经济专题

2

32

32

考查

5

161711307

公司金融

2.5

40

40

考查

2

162116323

行为金融学

2

32

32

考查

5

161712413

金融市场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2412

金融营销学

2

32

32

考试

5

161713411

商务英语

2

16

32

48

考试

3

161718423

消费者行为学

2

32

32

考查

4

161718483

人力资源管理

2

24

16

40

考查

6

161718513

组织行为学

2

32

 

 

32

考查

4

161711315

市场营销学

2

32

 

 

32

考试

2

161714445

国际贸易学

2

32

 

 

32

考查

5

161714410

国际商务谈判(双语)

2

32

32

考查

5

161714430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2

32

32

考查

6

161718512

国际经济合作

2

32

32

考查

6

小计

44.5

688

48

736

素质拓展课程

从下列课程中选修4学分(课组号:160272

162121750

创新创业训练

2

0

0

0

考查

1-8

162121760

学科竞赛

2

0

0

0

考查

1-8

162121770

科教融合课程

2

16

0

48

考查

1-8

162121780

技能培训

1

0

32

0

考查

1-8

162121790

职业资格证书

2

0

0

0

考查

1-8

小计

9

16

32

48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通

选课程

从学校提供的通识通选课程中至少选修4学分,其中“四史”类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分别不少于2学分。(课组号:160273

(三)建议各学期修读学分分布

学年

学期

1

2

3

4

5

6

7

8

建议修读学分

23.5

26

25.5

24

19

14

6

16

十一、说明

1.素质拓展课程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科教融合类课程、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五个类别。本模块共4个学分。

(1)创新训练项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或省级)立项,主持人计2学分,课题参与人员排名前两位的分别计1学分;

(2)学科竞赛:学生获得竞赛学分细则详见《太阳成集团tyc234cc竞赛类别及学分分值》。以获奖证书作为学分认定依据;

(3)科教融合类课程: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师依托自己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或纵横向研究课题,以课程化形式向本科生开设课程(选课人数5人以上方可开课),学生选修该类课程且成绩为合格以上者,计2学分;

(4)技能培训:学生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每参加一项培训计1学分,如参加多项培训,可以冲抵其他素质拓展课程学分,但最多只能冲抵2学分;

(5)获得各类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具体职业资格参见《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每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计2学分,获得多个职业资格可冲抵其它素质拓展课程,但最多只能冲抵2学分。

2.太阳成集团tyc234cc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及实践创新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学科竞赛获奖、主持省级(含)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等科研作品,并且科研作品与申请者所学专业相关,可申请免写毕业论文。具体规定见《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试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基础两门课程由创业学院组织各学院授课,分别为48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32,第8学期末统一由学院组织考核,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

4.形势与政策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组织各学院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64学时,2个学分,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确定。

5.军事技能集中安排2周,计2学分,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采用线上课程,统一安排在第1学期。

6.公益劳动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等时间进行,不计学分,四年累计不少于32学时,达到规定劳动学时并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考核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7.毕业论文应在第六学期末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与题目,第七学期开始时完成论文大纲,进入写作,期末完成初稿,毕业前六周完成论文答辩。

十二、附件

1.毕业要求对应培养目标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M

H

H

M

M

毕业要求2

M

H

L

M

毕业要求3

M

H

M

M

毕业要求4

L

M

M

H

毕业要求5

H

H

M

毕业要求6

H

M

毕业要求7

H

L

毕业要求8

H

M

毕业要求9

M

H

M

毕业要求10

M

H

H

H

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专业知识

1.1   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具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能够融合经济学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数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对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具备跨学科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1.3   熟悉经济学科下的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领域。

2.问题分析

2.1 学会使用现代经济学统计方法,掌握主流的经济指数构建方法,能够通过实际调研,对调查数据进行采集、甄别、分析与利用。

2.2 掌握主流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熟悉常用的数据库及其数据结构,基本具备针对问题提出理论假设、建模检验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能力。

2.3 掌握经济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可以使用基本的数理分析方法,构建基本的数理经济模型,对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理论进行数学解释。

3.设计解决方案

3.1 具备市场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相应的市场趋势,能熟练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济分析和研究,针对经济各领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3.2 熟练掌握金融、投资、保险等业务的基本业务和操作,能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特定经济问题撰写经济分析报告,提出决策方案。

3.3 解决问题的方案具备可操作性,要体现创新意识,与社会、文化背景等相符合。

4.创新

4.1 能够从文献检索与社会调查中提炼创新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参与创新性的盈利或非盈利项目的能力。

4.2 能够撰写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解决业务实践新问题的理论性或政策性文案。

4.3 具有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创新能力,能够对当前关系国计民生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创新性探索与解析。

5.使用现代工具

5.1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5.2 能够利用StataSpss等分析软件对经济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

5.3 能够利用现代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与挖掘,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等工具在数据挖掘和分析中的应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分析相结合。

6.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6.1 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进,具备忧患意识与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6.2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知识,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与变革有清晰认识,进而对转型发展时期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环境与未来道路有深刻的认知。

6.3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个人价值寄托于国家和人民福祉,在学习、劳动与生活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

7.职业规范

7.1 遵纪守法,主张正义,诚实守信,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思辩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7.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7.3 以经济管理者的职业标准和角色定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8.沟通合作

8.1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修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8.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形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8.3 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广范围的、跨越时间地域限制的合作与分享,能够与合作伙伴之间形成平等信任、自由沟通、情知相融的合作关系。

9.国际视野

9.1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内外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与形势变化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认识。

9.2 具有国际前沿经济问题的探索分析能力,学会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凝练问题与解决问题,将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应用于解决中国实际发展问题。

9.3 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交流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

10.终身学习

10.1 能够认识到不断学习与探索的必要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政策,具有自主学习和更新认知的意识。

10.2 有较为完善的经济学学科体系知识结构,有继续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0.3 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3.课程体系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矩阵图

序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

中国近代史纲要

H

H

H

H

2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H

H

H

H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H

H

H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H

H

5

形势与政策

H

H

H

H

H

6

大学英语(1)

H

M

M

M

H

7

大学英语(2)

H

M

M

M

H

8

大学英语(3)

H

M

M

M

H

9

大学英语(4)

H

M

M

M

H

10

大学体育(1)

H

11

大学体育(2)

H

12

大学体育(3)

H

13

大学体育(4)

H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M

15

军事理论

H

H

H

16

军事技能

H

M

M

17

国家安全教育

H

H

H

M

M

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

H

H

H

H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

H

H

H

H

20

创新创业基础(1)

H

H

M

M

21

创新创业基础(2)

H

H

M

M

22

高等数学C1

H

L

H

H

H

M

M

M

23

高等数学C2

H

L

H

H

H

M

M

M

24

概率与数理统计A

H

L

H

H

H

M

M

M

25

线性代数A

H

L

H

H

H

M

M

M

26

大学计算机

M

H

H

L

H

M

H

27

政治经济学

H

H

H

28

管理学

H

M

L

29

微观经济学

H

H

H

L

M

L

30

宏观经济学

H

H

H

L

M

L

31

金融学

H

M

H

L

M

H

M

L

32

财政学

H

H

H

L

M

L

33

基础会计

M

H

M

L

M

L

34

应用统计学

H

H

M

H

H

H

H

H

H

L

35

计量经济学

H

H

M

H

H

H

H

H

H

36

当代中国经济

H

M

H

L

M

M

M

M

H

M

H

L

L

37

《资本论》选读

H

M

H

M

38

经济学方法论

H

M

H

M

39

区域经济学

H

M

H

M

40

发展经济学

H

M

H

M

41

产业经济学

H

M

H

42

经济学说史

H

M

H

M

M

M

43

经济史

H

M

H

M

M

M

44

国际经济学

H

M

H

M

M

M

45

经济建模与分析

H

H

H

H

H

H

H

M

46

文献选读与经济论文写作

H

H

H

H

M

H

M

M

M

47

中级微观经济学

H

H

H

L

M

L

48

中级宏观经济学

H

H

H

L

M

L

49

数字经济概论

M

M

M

M

H

M

M

M

M

L

50

经济数据挖掘与分析

H

H

H

H

M

M

M

H

51

数字金融

L

H

H

H

H

L

M

M

M

L

52

Python程序设计

M

H

H

L

M

H

M

H

53

保险学

H

M

H

M

H

M

L

54

证券投资学

H

M

H

M

H

M

L

55

商业银行学

H

M

H

M

H

M

L

56

国际金融学

H

M

H

M

H

M

L

57

新制度经济学

H

M

H

58

劳动经济学

H

M

H

59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H

M

H

60

世界经济概论

H

M

H

61

经济地理学

H

M

H

62

农业经济学

H

M

H

63

经济法

H

64

乡村振兴专题

H

M

H

M

M

65

半岛经济专题

H

M

H

M

M

66

公司金融

M

H

M

L

M

67

行为金融学

L

H

H

H

H

L

M

M

M

L

68

金融市场学

H

M

H

M

H

M

69

金融营销学

H

M

H

M

H

M

70

商务英语

H

M

H

71

消费者行为学

H

H

72

人力资源管理

H

H

H

H

73

组织行为学

H

H

H

H

74

市场营销学

H

75

国际贸易学

M

M

M

76

国际商务谈判(双语)

M

M

H

77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M

M

M

78

国际经济合作

M

M

H

79

创新创业训练

H

H

H

H

H

H

H

H

M

80

学科竞赛

H

H

H

H

H

H

H

H

M

81

科教融合课程

H

H

H

H

H

H

H

H

M

82

技能培训

M

H

83

职业资格证书

M

H

84

社会调查

H

H

H

H

H

H

M

M

M

85

企业调查

H

H

H

H

H

H

M

M

M

86

毕业实习

H

H

H

H

H

H

H

87

毕业论文

H

H

H

H

H

H

H

H

H

88

劳动教育

H

H

注:若某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某个目标的达成,则在相应的空格处打“H”“M”“L”“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组成员:张磊、周卫民、魏国、李俊丽、朱金霞、秦伟广、张晓慧、黄敏

主管校长:曲荣君         

教务处长:杨振光          

院长:亓朋          

专业负责人:朱金霞

上一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太阳成集团tyc234cc-tyc7111cc(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邮政编码:264000  电话:0535-6697533


  • 关注商院微信